Tiger Neo 3.0:用TOPCon颠覆TOPCon
用技术重塑竞争格局,晶科的Tiger Neo 3.0和BC作为高效组件的领先代表,各自用不同方式推动这一进步。Tiger Neo 3.0历经三年打磨,10月将全面下线,目标是打造全方位、全天候、全时段、全场景性能顶级标杆,BC则已上市一年多,累计数GW出货量。两者在技术、性能、与定价上会展现如何不同的优势与挑战,小编将对两者进行全面比较。
Tiger Neo 3.0是什么?
大家对于BC的印象是,由于减少了电池正面栅线对于光线的遮挡,它的正面效率功率天然就要比普通TOPCon更有优势。而Tiger Neo 3.0不是普通的TOPCon,它是目前唯一一款正面功率可达650-670Wp,效率24.2%-24.8%的TOPCon组件,正面功率效率完全抗衡N型BC,同时又避免了BC工艺的副作用。
BC因为背接触,势必要牺牲背面的双面率,所以Tiger Neo 3.0双面率要比BC平均高出10-15%,也就是正面同功率条件下,组件背面功率要高10-15%,在不同地面反射率下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电增益。且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,组件背面功率目前客户是不需要掏钱买的,也就是这部分功率增加是额外赠送的,但据悉,组件的额定功率未来可能会以综合功率计价,所以,老铁们,能薅的羊毛趁早了。
Tiger Neo 3.0另一个更重要的,甚至小编认为比双面率更普适性强,更关键的特性就是卓越的低辐照性能,尤其是未来普遍进入电力交易的现货市场,组件发电的时段比发电量更重要,比如以山东6月电力现货价格为例,早晚尖峰时刻电价是中午谷时的6倍之多,也就是早晚低辐照下发一度电等于中午正常辐照下发六度电的价值。而弱光性恰恰是BC不可逾越的弱势,因为正负极在电池同一面,必须设计多达200处的漏电,才能确保正负极绝缘,这样的到处漏电,所以它需要更多的辐照度,才能触发开始发电。而Tiger Neo 3.0的漏电仅边缘4处,需要的启动辐照度较低,一点点光就能让它开始工作。
这对于晶科和行业,都是个关键里程碑,Tiger Neo 3.0打破了TOPCon正面功率由于栅线稍微影响,没法做超BC的刻板印象,换句话说,在Tiger Neo 3.0面前,BC原有的优势消失了,BC原来的缺陷则被更拉大差距。
Tiger Neo 3.0所涉及到的四种关键技术是基于数万次的产线试验,整合了从电池结构、栅线设计、钝化工艺、金属化增强、到电流路径,改写原本基于TOPCon规则的系統,也大大提升在复杂工况环境的适应性和通用能力。
虽然Tiger Neo 3.0并不是传统的TOPCon,但底层技术平台还是基于TOPCon,晶科在TOPCon的量产经验、技术沉淀、生态链方面有非常巨大的优势,仅数据量比较,晶科在TOPCon工艺、质量、性能、客户反馈、实证数据上都具有压倒性优势。现在累计出货量超过210GW,销往近200个国家4000多名客户,涵盖各式各样的场景,大量多样化数据可以增強Tiger Neo 3.0泛化能力。
晶科650~670瓦的Tiger Neo 3.0较BC发布时间晚了近一年,毕竟要想让正面有栅线的,其正面功率效率超过栅线做到背面的BC,是相当有挑战,甚至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,所以晶科卧薪尝胆2年多,花了很长时间解决技术和工艺困难,但也因为技术门槛高,所以被TOPCon同僚效仿的可能性低,对手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或更高的成本才能赶上。而会更让BC系扎心的是,好不容易花了一年多,近2年,打造的高效率溢价故事的红利,硬生生被Tiger Neo 3.0捡了个正着,坐拥同样的正面效率功率,同时在双面率和弱光性上甩出BC几条街的性能,Tiger Neo 3.0的定价权的筹码就更高了。
2025年十月,看来,晶科是做好准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