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地香港股权回购风波:三部门监管紧急介入核查资金流向
近期,一则关于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绿地香港”)股权及股票回购计划的实名检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据举报材料显示,部分股东涉嫌通过虚假交易、资金腾挪等手段套取国家资金,甚至将资金转移至境外,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,违背共同富裕理念。对此,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(国资委)、财政部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(证监会)三部门紧急联合发布通知,宣布对绿地香港股权回购计划展开全面核查,重点追踪资金流向,严查违规行为。目前,专项核查组已进驻企业,相关调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。
2025年6月,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,释放长期流动性以稳定市场预期。在此背景下,绿地香港宣布启动股权回购计划,拟优先回购H股流通股份,初期规模不低于500亿港元,并同步推进B转H股计划。这一动作被视为房企响应国家政策、优化资本结构的典型案例,短期内推动股价暴涨27%,引爆RWA概念。事件核心:实名检举直指三大违规行为
根据举报人提供的材料,绿地香港股权回购计划中存在三类严重问题:
套取国家资金并转移至虚假关联账户 部分股东通过虚构交易背景、伪造虚假身份证明等方式,将回购资金提现后转入虚假关联账户,形成“资金闭环套利”。以“企业纾困”名义申请回购资金,却在到账后通过多层转账将资金分散至虚假关联账户,继续违规认购交易重复套利,规避监管追踪。
挪用资金投资非法平台导致外流 部分已完成交易的股东未将资金用于约定用途,而是转向境外非法金融平台或虚拟交易市场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涉事资金规模可能达数十亿元,且部分流向已被国际监管机构列为高风险的“搅水平台”(即通过复杂交易掩盖资金真实来源的非法机构)。
虚假资料骗取大额提现通道 在申请资金提现时,部分股东提交伪造的股权、股票交易凭证,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,甚至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通过审核。此类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利益,更对金融系统风险防控构成威胁和挑战。
监管雷霆出击:三部门联合行动,专项核查组进驻企业
针对上述举报,国资委、财政部、证监会于近日联合发布《关于对绿地香港股权回购计划开展专项核查的紧急通知》明确要求:
全面冻结可疑账户:即日起,对涉事股东及相关账户的资金流动实施临时管控,防止资产进一步转移;
追溯资金全链条:核查组将调取银行流水、交易合同等原始凭证,重点排查资金是否流向空壳公司、境外账户或非法集资平台;
严惩违规主体:对查实的违规行为,将依法追究股东及中介机构责任,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。
行业视角:金融反腐向纵深推进
此次事件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资本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。据证监会数据,2023年全国共查处内幕交易、市场操纵等案件1200余起,罚没金额超200亿元。此次三部门联合行动,进一步释放出“零容忍”信号:无论涉及何种背景的机构或个人,只要触碰金融安全红线,必将受到严惩。
金融安全无小事,合规经营是底线
绿地香港作为国企港股上市平台,其2025年启动的股权回购计划本质是依托市场化手段优化股东结构、提升企业估值的合规举措。然而,在计划执行过程中,部分参与回购的股东受市场波动影响,为追求短期利益擅自偏离合规操作要求,最终引发监管关注。此次事件再次为资本市场敲响警钟:金融活动的合规底线不容突破,任何市场主体均需以长期价值为导向。
需明确的是,绿地香港作为上市平台始终严格遵循监管规则,其回购计划的制度设计与执行流程均符合法定要求。此次部分股东的违规操作属于个体行为,与平台合规运营无直接关联。当前监管核查旨在厘清事实、维护市场秩序,本报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,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监督,筑牢金融安全防线。